2023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入了减污降碳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因地制宜推动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意义更加凸显,重点工业行业的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加快推进。
2023年12月,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 强调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到2025年,全国 80%以上的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重点区域全部实现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基本完成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确保工业企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推进玻璃、石灰、矿棉、有色等行业深度治理;稳步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控。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节能环保工作委员会发布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BAT技术清单》,该清单的发布进一步高质量推进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效地推广了成熟可靠的钢铁超低排放技术。
水泥、玻璃、焦化等行业烟气深度治理也在全面开展,中国水泥协会发布《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水泥行业将成为继电力行业和钢铁行业之后,我国第三个全面启动超低排放的重点行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较2021年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燃煤电站锅炉全面实现超低排放,燃煤小锅炉淘汰取得积极进展,废旧锅炉规范化处置和回收利用水平有效提升。
烟气治理行业受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较大,具有很强的政策驱动性。同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下业的周期性波动对本行业会有较大影响,非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在实现各国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保障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一步强调了CCUS技术在煤炭减排和降低全球排放方面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CCUS技术需求巨大,加快构建CCUS产业链对处理好低碳转型的新旧产业衔接,统筹高质量发展与大规模减排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然而,我国CCUS产业体系尚未形成,亟需加强与碳中和目标相匹配的CCUS产业总体布局。
近年来,我国CCUS技术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大部分CCUS技术进入工业示范阶段,初步具备产业化能力。2023年6月,我国最大的燃煤电厂(泰州电厂)CCUS项目正式投运,规模达50万吨。泰州电厂CCUS项目实现了规模化捕碳用碳,为未来实现煤电二氧化碳近零排放提供了示范经验。2023年6月,我国首个海上CO2封存示范工程正式投用,该项目将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海底储层中永久封存二氧化碳超150万吨。这些项目的运营与启动,意味着我国CCUS项目正由陆上小规模示范向海陆大规模示范发展,已初步具备向大规模产业集群建设能力。
2023年 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以石化、煤化工、煤电、钢铁采等行业为重点,建设若干全流程规模化CCUS示范项目,意味着CCUS技术捕集规模较大以及相关产业将加速推进发展。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行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产业政策为钠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
2023年 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202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强调大力发展高安全性钠离子电池等产品,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等领域应用,搭建产业供需合作平台,推动电池行业与电动自行车等下业加强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对接,促进融通发展。
钠离子电池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之一。政策上,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等规划文件中多次提及钠离子电池,提出尽快推动钠离子电池市场化应用。同事,钠离子电池具有明显成本优势,但钠离子电池技术尚不成熟。目前,我国有部分企业开始小批量生产钠离子电池,但尚未大规模产业化,产业化初期成本优势不足。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参与起草了中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 4416-2014《焦化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具有环境工程设计专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甲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乙级资质、压力容器设计及制造资质、压力管道设计资质。公司低温 SCR脱硝催化剂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低温 SCR脱硝工艺与装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多项技术、产品入选《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名录》《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
2023年,公司自主研发的TX-1吸收剂技术(CCUS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与子公司北京方信、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碱回收炉烟气低温SCR脱硝技术与装备”技术成果通过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鉴定,该成果为碱回收炉烟气超低排放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催化材料和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碱回收炉烟气低温SCR脱硝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参与研发的“工业烟气超低排放与协同控制关键材料及技术装备”项目荣获浙江省202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公司“焦炉除尘地面站烟气脱硫系统及方法”荣获安徽省第十届专利银奖;公司子公司安徽方信成功入选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颁布的《2023年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钢集团有限公司、邯郸钢铁600001)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宽温窗多功能低温脱硝催化剂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司 “烧结机低温SCR脱硝技术工艺” 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评审被列入《2023年钢铁行业优秀环保技术案例目录》;公司“烧结机头烟气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被列入科技部组织编制的《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
2023年,公司及子公司北京方信参编的《钢铁烧结球团烟气低温SCR脱硝节能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正式发布。此外,公司还承担了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基于热电厂烟气细颗粒物等污染物治理及碳捕集和利用技术集成示范”项目。
公司是国内知名的非电行业烟气治理综合服务商,主要为钢铁、焦化、建材、垃圾焚烧等非电行业工业企业提供超低排放整体解决方案,包括除尘、脱硫、脱硝项目总承包及低温 SCR脱硝催化剂。从工艺设计、设备开发与制造、组织施工、安装调试服务,到配套脱硝催化剂的生产等,公司业务涵盖了烟气治理全过程。
烟气治理即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烟气中存在的颗粒物、硫氧化物及NOx进行处理,降低其排放浓度。根据污染源的不同,大气污染治理可以被分为若干子行业,其中固定源大气污染治理主要包括VOCs废气治理和烟气治理。烟气治理按行业属性可分为电力行业和非电行业烟气治理两大类。电力行业烟气治理主要是指火力发电行业的烟气治理,非电行业烟气治理是指焦化、钢铁、建材等非火电行业的烟气治理。公司主要从事非电行业烟气治理。
(1)除尘是指从烟尘、粉尘等含尘气体中去除颗粒物以减少其向大气排放的技术措施。目前市场上通常采用机械式除尘、电除尘、过滤除尘、湿法除尘和新型复合除尘等五类除尘技术,其中布袋除尘(过滤除尘)、电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是我国目前主流的除尘技术。
(2)脱硫是指除去烟气中的硫及其化合物(主要为SO2)。按照脱硫过程中是否加水和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烟气脱硫技术可分为干法脱硫、半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三类。
(3)脱硝是指去除烟气中NOx。SCR脱硝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和SNCR脱硝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是目前十分成熟的两种烟气脱硝技术,其中SCR脱硝技术以其较高的脱硝效率,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
公司的烟气治理工程服务涵盖了从除尘、脱硫、脱硝到配套设备和催化剂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干法、半干法、湿法脱硫,低温SCR脱硝,以及超细粉尘脱除等超低排放技术的综合服务商,烟气治理技术先进、工艺路线丰富,可根据业主方的烟气工况和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达标排放需求。
公司采用的工艺路线主要有:干法脱硫+除尘低温SCR脱硝一体化、SDA半干法脱硫+除尘低温SCR脱硝一体化、CFB半干法脱硫+除尘+GGH换热+低温SCR脱硝、低温SCR脱硝+余热回收+GGH换热+CFB脱硫+除尘、湿法脱硫+GGH+热风炉配热+低温SCR脱硝、低温SCR脱硝+余热回收+湿法脱硫+湿式除尘。
SCR脱硝催化剂是在SCR脱硝过程中促使还原剂与烟气中的NOx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选择性地将NOx转化成氮气和水的触媒,是脱硝系统的核心部件。
公司生产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相比高温SCR脱硝催化剂而言,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NOx的达标排放,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价值。
公司生产的脱硝设备有单仓脱硝设备、并联多仓脱硝设备及除尘脱硝一体化设备。其中除尘脱硝一体化设备为公司典型设备,该设备采用下部除尘、上部脱硝的集约化设计,将除尘模块、脱硝催化剂原位解析再生系统、喷氨系统和脱硝模块进行合理的一体化集成,具有减少温降、节约能源等特点。
公司除尘设备主要包括脱硫系统配套除尘设备、焦炉地面除尘站设备、高压氨水侧导系统设备及其他环境除尘设备。
公司主要经营模式为环保工程总承包及催化剂供货与服务。工程总承包是指根据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并按合同约定,负责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
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大多属于非标的定制化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根据业务合同制定生产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相关产品交由生产部负责生产,烟气治理服务交由项目运营中心负责现场实施并配合业主方完成项目验收。
公司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一般会根据订单的安排按需采购。对于通用性材料,按批量进行采购。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制度及内部控制流程,并根据相关内控制度对各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公司已经与众多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采购管理平台,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供应安全和产品品质。
因客户需求差异较大,公司产品和服务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呈现出非标准化和定制化特点,因此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公司已建立了稳定高效的营销服务网络,并与客户群体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客户中拥有良好的声誉和信赖度。
公司着力推动重大技术革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创新体系,目前公司共拥有业务相关专利190余项,多项技术、产品入选《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名录》《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
公司是国内完整掌握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制备技术的少数企业之一,公司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解决了非电行业低温含硫环境下NOx超低排放难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损耗、实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公司超低温脱硝催化剂研发取得新突破,目前可在 150℃低温下稳定运行,在满足环保达标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
公司同时掌握干法、半干法、湿法脱硫、中低温SCR脱硝以及超细粉尘脱除等超低排放技术,先后研究开发出了 10多种工艺路线,可以提供从除尘、脱硫、脱硝到配套设备和催化剂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帮助客户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积极实施内部培养提升和外部招才引智相结合的人才战略,不断丰富人力资源储备,构建适合公司业务发展的人才梯队。公司管理团队稳定,核心管理人员拥有一致的利益基础,团队具备高度的凝聚力。主要业务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对非电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烟气治理工艺技术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公司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和营销策略,为公司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始终注重管理模式创新,不断优化公司内部管理流程,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使得公司定位清晰、决策科学、运转顺畅、执行有力,整体运行更加稳健和高效,为公司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管理保障。
公司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持续深化改革,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加强精细化、规范化运营,优化多方面业务流程,推动信息化建设,全面开展“提质增效、全面降本”专项工作。公司不断分析外部市场情况并开展对标学习,识别自身优势及不足,明确管理改进方向。充分运用科研成果,提高生产的智能化和效率,确保安全生产,降低产品生产能耗,提高产品合格率。通过落实管理、完善管理团队配置等多重举措,为公司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研发始终贴近市场需求,突出源头创新,不断加大对主营业务和优势产业的研发投入,公司建有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还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形成了可持续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平台。
公司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在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推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打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提高公司整体研发能力和水平,推动环保设备、材料、工艺技术创新,在关键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面向重大市场需求,专注于非电行业烟气治理,深耕焦化、钢铁、建材等细分领域,致力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治污攻坚提供了技术支撑,也获得了自身发展的机遇。秉持“同兴、同赢、同梦”的企业理念,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产品品质为保障,打造出了宝钢湛江、瑞丰钢铁等标志性烟气治理项目,超低排放与节能降耗优势突出,确立了公司在焦化、钢铁等主要非电行业烟气治理领域的领先地位,全面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客户群体的认同和信赖。
今后,公司将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为出发点,以减污降碳作为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持续深耕非电行业烟气治理传统业务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积极开展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研发,为中国工业绿色发展贡献同兴力量。
2023年,全球经济复杂动荡,内外部需求不足,下游钢铁、焦化、造纸、水泥等非电行业景气度低,订单释放减少,市场竞争激烈,同时公司全面加强项目风险识别与管控,全力争取高质量订单,烟气治理工程业务营收减少。催化剂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为提升市场占有率下调催化剂整体售价,催化剂产品毛利率下降。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7.75亿元,同比下降17.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4.37万元,同比下降78.69%。为应对市场变化,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公司多措并举,在如下方向发力:
2023年,公司大气治理工程业务除传统EPC模式外,综合考虑客户规模及信用情况,运用BOT、EMC业务模式,积极拓展市场。2023年,完成本钢板材000761)股份有限公司566m2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改造BOT工程,建龙阿城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新建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工程180m2烧结烟气催化剂EMC项目,发挥公司低温脱销催化剂技术优势,通过免费更换催化剂,帮客户降低能耗、成本,共享节能降耗收益。
2023年,公司在深耕环保主业同时,加大CCUS及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向研发投入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产学研结合,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公司自主研发的TX-1碳捕集吸收剂,经过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碳捕集测试平台一个月的性能测试,针对锅炉烟气(CO2含量 8-15%)碳捕集率 91.6%、平均再生能耗 2.56GJ/tCO2,酸气循环负荷 39.4L/L,吸收剂氨逃逸平均值为0.15kg/tCO2。2023年7月3日,公司在浙江大学组织召开“TX-1吸收剂碳捕集性能评价”成果鉴定会,经专家鉴定,公司研发的TX-1碳捕集吸收剂,再生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开发的抗氧剂抗降解性能优异,可适用于含氧低分压CO2气源。
2023年10月,公司获得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技术中心国家重点研发技术 “基于热电厂烟气细颗粒物等污染物治理及碳捕集和利用技术集成示范(2023YFE0199300)” 项目,该项目指南方向为中国与韩国政府间能源技术联合项目-基于细颗粒物(颗粒物)治理的清洁热电技术(包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电设施安全和燃气安全。项目的中方牵头单位为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方参与单位为浙江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等三家科研单位。韩方负责单位为韩国SN Co Ltd.,韩国能源研究所和Youngwoo Greentech Co Ltd.为韩方参与单位。中韩双方基于全球对工业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的紧迫需求,组成联合研发团队,拟通过开展热电细颗粒物污染深度控制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形成细颗粒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及二氧化碳高效捕集利用的示范平台和引领力量。项目成果可应用于电厂烟气颗粒物深度减排和CO2捕集和利用,为热电行业实现超低排放和“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并提升我国在污染深度治理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公司在CCUS领域已具备了设计、制造、施工的总承包能力。公司首批CCUS示范项目现已成功实施完毕,公司CCUS设备制造能力也进一步增强。随着 CCUS 行业规模逐渐扩大,公司未来将凭借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先发优势,业务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
针对大规模储能需求,兼顾成本、安全性和循环性能,公司钠离子正极材料主要开展聚阴离子方向研究,聚阴离子体系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有望成为钠电中最适合长时储能的路线。目前公司拥有三款钠电池正极材料,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比容量较高,性能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钠离子正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建设,与安徽含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年产 2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投资合作协议书》。
2023年,公司瞄准市场需求,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持续创新,公司研发成果“工业烟气超低排放与协同控制关键材料及技术装备”,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
2023年四季度,公司重塑管理架构,设立工程事业部、催化剂事业部、CCUS事业部。完善绩效体系,确立各事业部经营责任制,用制度活水激发员工干事创业一池春水。下达研发、生产、运营等内部价值链各环节降本增效指标,努力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
2023年,公司加快货款回收,全年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220.57万元,有力地改善了公司现金流,控制了信用风险,为新的业务方向提供充足的现金支撑和保障。
公司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以减污降碳作为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节能降碳技术开发。以低温脱硝催化剂为业务核心,实现环保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协同发展,深耕非电行业烟气治理传统业务,在巩固钢铁、焦化、建材等行业既有优势的同时,向水泥、化工、造纸等行业持续拓宽业务领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扩大业务规模。积极拓展降碳业务板块,开展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二氧化碳吸收剂等关键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同时,公司将关注氢能源关键技术动态,择机拓展行业板块布局,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极,并寻求新业务方向合适并购标的,适时开展投资并购,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生态圈。公司将致力于创造技术领先的减污降碳解决方案及成为新能源关键材料提供商,采用工程事业部、催化剂事业部和 CCUS事业部的机制,积极培育钠电事业部,形成非电行业烟气治理业务、CCUS业务和新能源业务“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
公司上下将围绕经营目标,坚持“一体两翼”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目标导向,紧盯经营任务按期推进;公司管理层将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带领员工把具体成绩体现在工作中和各项指标增量上,确保如期完成全年既定目标;各职能部门将聚焦关键职责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强化使命担当,抓住工作重点,全面支持一线部门工作;公司将抓住国家超低排放改造市场机会,加大钢铁、焦化、水泥等领域市场和中低温催化剂等高附加值订单的抢夺,加快回收再生市场开拓,提升 SCR脱硝催化剂利润贡献。持续在优势业务板块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巩固优势地位,同时紧紧把握其他领域细分市场发展方向,积极创新、顺势而为,引导行业发展新趋势,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将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加强关键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关键人才的培训与发展,积极吸收行业优秀人才进入公司,完善公司的人才队伍,提升营销组织效能,完善多层次激励机制。未来,公司将继续努力建设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职能团队,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重点把握招聘甄选、人才培育、人员配置、绩效评估、员工激励、员工关怀等关键环节,提升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能力,发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以实现人才与公司的共同成长,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公司将紧盯政策走向和市场动态,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加快CCUS总承包项目落地和吸收剂市场拓展工作。积极与行业内专家、研究机构以及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讨CCUS项目实施的最佳方案,同时获取技术支持、经验分享和市场渠道等资源。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痛点,通过提供个性化的CCUS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增加客户黏性,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订单和收入。同时,公司将密切关注新材料、新工艺和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不断降低CCUS业务的相关成本,通过技术创新,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公司打造业绩第二增长极的核心产品和重要载体。公司正在开展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中试放大实验,目前已具有多款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公司从西南大学购买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等两款专利技术,并与其研发人员成立合资公司。公司将加快实现百吨级材料性能参数的稳定和评估送样工作,重点掌握下游客户真实需求和市场行情,继续配套相关人才建设,持续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和突破,积极推动年产2万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的产能建设等工作,利用公司在材料领域具有从实验室研究到规模化量产的丰富经验,争取尽快实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大规模量产,培育新的业务增长极,保持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
公司依托先进的低温SCR脱硝技术,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行业内其他企业为谋求自身发展,亦在不断地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积极拓展市场。另外,更多的企业进入非电行业的烟气治理业务,甚至大型央企产能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挤压市场空间, 将会给公司业务的拓展带来不利影响,可能降低公司的盈利水平,未来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应收账款规模可能相应扩大。如果下业客户的财务经营状况发生恶化,公司应收账款可能发生坏账损失,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为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公司积极推进转型发展,持续完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推进 CCUS规模化发展和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上述新产品和新项目受市场需求、国家政策、竞争对手及自身研发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市场竞争加剧、效益不理想或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
已有2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3.53万股,占流通A股0.20%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7.24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限售解禁:解禁6321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48.02%,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股东人数变化:2024-02-29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2-08)减少489户,幅度-2.21%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同兴环保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